禁酒、宗教、劳工奴役……卡塔尔世界杯背后前所未有的文化冲突
2025-09-08 22:47:38
禁酒只是最轻“罪状”
在多数球迷心中,啤酒和足球是离不开的黄金搭配,啤酒俨然已经成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时任国际足联的秘书长杰罗姆瓦克尔也表示,“酒精饮料是世界杯的一部分,这是不接受谈判的事。”
这并非是酒精第一次在世界杯受阻,2014年世界杯举办方巴西自2003年起就禁止在体育馆销售啤酒,但国际足联通过向巴西政府施压,迫使他们修改法律,最终实现了在世界杯场馆出售啤酒。卡塔尔政府曾就获得世界杯的举办权做出了巨大的让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卡塔尔体育场、球迷区,将向球迷提供酒精饮品。但在比赛开始前,卡塔尔政府对他们的传统做出了愈发强硬的捍卫。
多哈世界杯粉丝节上的啤酒摊,球迷区的啤酒销售不受政策修订的影响 图/路透社
卡塔尔作为伊斯兰国家,对酒精有着严格的限制,自从先知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中反对饮酒以来,穆斯林就被禁止饮酒。虽然21岁以上游客和非穆斯林居民可以在获得许可的场所购买酒精饮料及饮酒,但在公共场合饮酒或醉酒仍是违法的,最高可获6个月的监禁和/或最高3000里亚尔的罚款。
与外界对卡塔尔世界杯的其他控诉相比,禁止酒精饮料的销售已经算是最轻的“罪状”。
卡塔尔的移民工人制度受到了最多的诟病。卡塔尔有约280万常驻人口,但其中只有大约30万居民是卡塔尔公民,其余全是移民工人,这些移民工人大多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印度,他们占到卡塔尔劳动力的90%或更多。
庞大移民工人的劳动构建起了卡塔尔世界杯,据统计,2011年后,大约有36000名建筑工人在卡塔尔参与世界杯的筹备、建造工作,从事着司机、挖沙工、搬运工、清洁工等各种体力劳动。但这些工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卫报》202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自2010年以来,来自五个南亚国家的6500多名移民工人在卡塔尔因各种原因死亡——工作场所事故、车祸、自杀、高温和其他原因。
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卡法拉(kafala)”,一种在GCC国家中广泛使用的外籍劳工制度:外国工人必须由卡塔尔人担保才能进入该国,劳工的护照交由雇主保管,没有雇主的批准,劳工不得出境和更换其他工作……对劳工管制之严苛,堪比现代“奴隶制”。
人权组织就卡塔尔”卡法拉“制度举行抗议活动
这或许也是让LGBT群体最不适的一届世界杯,因为在卡塔尔,同性恋是被禁止的,根据现行的伊斯兰教法,同性恋可能会被处以最高七年的监禁和鞭挞。尽管卡塔尔官员曾表示,卡塔尔世界杯将向所有性取向的粉丝开放,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11月初,卡塔尔世界杯大使Khalid Salman在就纪录片《Geheimsache Qatar》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同性恋是被法律禁止的,是精神伤害。”
这激起了球队的强烈反抗,英格兰队在赛前表示,队长将在比赛期间佩戴彩虹袖标以支持“One Love”运动,如果国际足联不予批准,愿意接受被罚款的结果。随后包括威尔士在内的其他七个欧洲球队也加入其中,以此来支持同性恋群体,抵制卡塔尔的歧视行为。
BBC记者Alex Scott在报道世界杯比赛中佩戴象征支持多元化的“One Love”彩虹袖标 图/观察者网
对于非性少数群体球迷来说,遵守卡塔尔传统的伊斯兰风俗也并非易事。在卡塔尔,无论男女都需要遮住肩膀、胸部、腹部和膝盖,穿着短裤和背心的人可能会被公众场所拒之门外。未婚情侣发生肢体行为,未经他人允许对其拍照或摄像、在社交媒体上评论卡塔尔等行为都可能让外国游客深陷牢狱之灾,这对想要来享受世界杯狂欢氛围的球迷来说可能是极大的挑战。
国际人权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发布了一份报告,总结了“卡塔尔筹备2022年世界杯的众多人权问题”,该报告长达42页,涵盖劳工制度、女性权利、言论自由等方面。
尽管卡塔尔希望通过举办世界杯改变世人对海湾国家的一些负面印象,但就目前看来,当局的不少行为反而加深了过往的某些负面印象。
卡塔尔为何这样
卡塔尔是君主制酋长国,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该国的埃米尔(国家领袖)一直由阿勒萨尼家族成员担任。1971年,卡塔尔获得独立,在哈利法的带领下,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卡塔尔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
1995年,哈利法的儿子哈马德通过不流血政变上位,卡塔尔由此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哈马德及其第二任妻子谢赫·莫扎赢得了现代化人士的名声,通过建立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成功举办2006年亚运会以及在申办世界杯中发挥的作用,显著提升了卡塔尔的国际形象。
卡塔尔传奇太后谢赫·莫扎携家人出席世界杯开幕式
2013年6月,王储塔米姆上位,这位1980年出生的埃米尔更是想把卡塔尔全力塑造成一个现代、温和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近年来,卡塔尔还提出“2030国家愿景”,从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的发展四方面出发,旨在使卡塔尔到2030年成为能够维持其发展并为人民提供高标准生活的先进社会。世界杯的举办正是实现“2030愿景”的重要一环。
在卡塔尔领导人想要推动国家加速融入世界现代化,积极成为全球参与者时,卡塔尔的民众显得更为警惕和保守。
作为政教合一国家,卡塔尔的多数法律条文与伊斯兰教义结合紧密,大多数民众都信奉瓦哈比主义,一种严格的伊斯兰教,这让他们的观念传统而保守。当外界不断对卡塔尔的保守行径做出指责时,卡塔尔本国的民众同样在担心,世界杯是否会摧毁他们社会的宗教、道德和习俗。
卡塔尔世界杯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吉祥物La'eeb的设计灵感来自伊斯兰教传统白色长袍
“卡塔尔人不希望看到他们国家的文化被外国人放弃,如果这发生了,他们会非常生气。”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研究员Michael Stephens表示。卡塔尔的领导层对此非常敏感,官方曾明确表示,“我们不想成为(像自由派一样的)迪拜,我们也不会成为迪拜。”
因此,卡塔尔的领导人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向保守的民众做出一定的让步,不然便可能会动摇家族世袭的君主制度。此次对于世界杯售酒政策的出尔反尔,或许就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
卡塔尔安抚民众的手段也很简单粗暴,就是砸钱。“卡塔尔人均清真寺比其他伊斯兰国家多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他们有钱,另一方面是这样能抚慰民众。并非所有卡塔尔人都会接受这里不可避免的变化,但他们会得到一些东西以换取他们的默许。”Michael Stephens说。
卡塔尔最大的清真寺——瓦哈比清真寺
然而吊诡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带来的财富巨大却不可持续,用来抚慰民众的金钱在未来必将来自现代化的转向,如何在安抚保守的民众和推动现代化间保持平衡,是卡塔尔在将来数十年间需要思考的问题。
Better together才是世界杯的意义
在世界杯大名单公布前,国际足联主席和秘书长就曾发出公开信,要求32支球队“不要让足球被拖入现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中”,“让足球成为舞台的中心”。
然而这个愿望似乎从预选赛阶段俄罗斯被禁赛就幻灭了,这支10次踢进世界杯,4次踢入八强的队伍没有拜倒在对手脚下,却拜倒在政治的铁靴下。
人们希望体育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但在卡塔尔世界杯中,球场下的复杂故事似乎比球场上的结果赢得了更多关注。
世界杯第二场比赛,伊朗对阵英格兰,在开赛前唱国歌环节,伊朗队员集体沉默,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在国际赛场上支持着国内争取女性权利的抗议活动。英格兰队在开赛前全员单膝跪地,这是他们已持续两年的反种族歧视行动。
伊朗队全员拒唱国歌
尽管分裂、压迫、不平等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着,但球员们希望通过足球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就像本届世界杯主题曲《Hayya hayya》的英译名“better together”一样——“一起更美好”,这或许是世界杯的真正意义。
………………活动预告………………
“iMile分享会”第七期
从“聊天”到转化,如何利用好WABA?
11月30日(周三)北京时间下午三点
扫描图下二维码预约或加入直播群,不见不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