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跳 转体 入水“水花消失术”的背后 “从东京到巴黎,我熬过生长痛”
2025-09-26 09:37:52
2020年,东京奥运会宣布延期一年,在2021年满14岁的全红婵够上了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最低年龄门槛。东京奥运会前夕,全红婵状态不稳定,不断有声音提出换掉全红婵。但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始终坚持,让全红婵最终站上了奥运舞台,并在决赛中,用最好的发挥拿到了最好的分数。
生活中的全红婵
外向敢说的她也会不适应:
想要点私人空间
生活中,全红婵外向,胆子大。陈华明评价她是会和男孩子打架的那种性格。何威仪也记得,刚到省队训练没几天,全红婵就开始张罗着大家一起打牌,一点都不怕生。
全红婵鲜明的个性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马来西亚运动员罗迪克在赛场边拍到全红婵,发现她的背包上挂满了小玩偶和挂件,被网友们评价为“背包上挂了10公斤‘动物园’。”
全红婵结束一场比赛,总有观众给她递大大小小的玩偶:乌龟、皮卡丘……全红婵自己拿不下,教练陈若琳还帮她拎了一只“乌龟”,像是一个操心的大姐姐。
最为人称道的是,北京时间7月31日的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全红婵和队友陈芋汐夺冠。赛后,全红婵拿着金牌,拇指和食指并拢,做了一个“拿捏”的手势,搭配上脸上得意的小表情,自信满满。全红婵接受媒体采访期间,滑雪冠军谷爱凌来到现场庆祝,全红婵激动地和谷爱凌又是“贴贴”,又是“抱抱”,挥舞着手中的玩偶。连谷爱凌也不禁感叹:“太可爱了!”
聚光灯下的全红婵,承担着关注度带来的烦恼,与她有关的一切都可能登上热搜。全红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成为焦点让她“不太适应,感觉做啥事都有很多目光在盯着你。出去玩都很害怕,感觉想要有点私人空间。”
成长的烦恼
她熬过了“发育关”,克服了“嘴馋关”
对于10米跳台运动员来说,身体发育是一道难熬的考验。身高、体重稍微增加一点,身体的重心就会发生变化,动作就要做出调整。从东京到巴黎,14岁到17岁,正值身体发育期的全红婵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好的成绩
发育期的考验,全红婵体会很深刻:“东京奥运会完了以后,变化还是挺大的,身高、体重、体型以及完成度没有那么好了,我觉得发育期是最难的。体重跟身高增长,然后跳动作的时候没有以前那么轻松,会更吃力一点。”全红婵经历的折磨,作为奥运“五金王”的教练陈若琳最清楚:“就像你身上绑着沙袋!”
身体发育,也让全红婵为一个名叫“207C”的动作饱受折磨。“207C”,就是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东京奥运会后,全红婵在这个动作上频频失手。陈若琳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比完赛,她的207都得从头再来,从3分、4分跳到10分,再从3分、4分跳到10分。”教练何威仪认为,全红婵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个子长高了。
全红婵是一个“小吃货”,爱吃零食,喜欢辣条、碳酸饮料,而且爱吃肉。教练何威仪回忆,全红婵在国家队训练时,吃自助餐,别的队员吃20分钟,全红婵能吃40分钟,还会把一些水果和饼干带回宿舍吃,每天吃饭都说:“好好吃哦!你们为什么不吃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吃进去的热量会越来越难以消耗代谢。想要控制体重,全红婵就不得不在“吃”方面痛苦地割舍。巴黎奥运会期间,有英国选手想和全红婵分享零食,陈若琳第一时间上前,替全红婵接过,挡下了这次“投喂”。
让全红婵觉得不那么孤单的,就是队友陈芋汐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生长痛”。每当自己面对越来越难熬的训练时,两人还能相互安慰和鼓励。“随着年龄上去,用原来的体能肯定不可能再保持原来的技术水平,所以一定要练更多的体能,才能去维持技术。”陈芋汐谈到。
也许是因为长久的压力,巴黎奥运会双人十米台的决赛结束后,组合里的姐姐陈芋汐面对镜头留下了眼泪。反而是妹妹全红婵拍了拍陈芋汐,时不时打趣来缓解陈芋汐的紧张情绪。
三年的时间,从东京到巴黎。全红婵和陈芋汐熬过生长痛,一起分享过胜利的喜悦,也各自流下过失意的泪水。
现在,两个不满20岁的小姑娘,看向洛杉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语琤 综合自人物、青岛新闻综合广播、界面新闻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